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0年6月15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毕业季”专版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一样的四年,不一样的精彩

□ 作者 周熠 赖诗妮 赵蕾 肖璐

仲夏蝉鸣,游子意,木棉花开,毕业季。

岁月匆匆,转眼四年,这一路,有笑有泪,有晴有雨,也许有遗憾不舍,也许有衷肠难诉。但相信,每一个理工学子都在这段发光的岁月里收获了自己的风雨灿烂。

 

杨思思:即使辛苦,也要选择滚烫的人生

 

“热爱生活的人,不管境遇如何,总能过得热气腾腾。”这是杨思思用来勉励自己的话,也是她面对生活无常时最真实的状态。新闻学院大四的她,曾先后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女生”、“优秀共青团员干部”、“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雷锋式先进个人”和“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且获省级“创青春”创业计划大赛铜奖,获校级寒假社会实践优秀报告一等奖等多个奖项。还接连斩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

“考研的想法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刚上大学时我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然而,对两年后的杨思思而言,题海里藏着她想要征服的山峰。决定考研后,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备考上,学习委员的职责也暂时转交给团支书。早出晚归已成为她的常态,每天都被复习资料塞满,时间被安排的没有一点缝隙。“刚开始备考时,冲劲满满,整个人像打了鸡血。”她谈及考研时说。即使这样,她也曾因复习进度落后而感到焦急无奈,因即将迎来的复习长跑而感到疲惫不堪,因研究生入学考试将近感到紧迫不安。面对考研带给她的一系列压力,她自有一套减压方法,“我会向朋友倾诉烦恼,有时也会去南湖边散心,戴着耳机听听歌,吹吹风。有个特别的是,我会定期去做一次时长2-3小时的按摩,虽然时间很长,但能够缓解我长时间学习给颈椎带来的压力。”

熬过了艰熬的备考期,在正式考试当天,她还始终对自己抱有怀疑,“那天下午考英语时,我受到了一点外部环境的影响,面对一向有把握的英语突然大脑一片空白。这门考试结束后我本来想放弃,躲着哭了一个多小时,但和我妈妈 打了个电话后,还是决定再坚持一下,认真地复习下一门的科目。”现在她说起那段经历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但那一刻内心的纠结和风起云涌只有自己知道。

“杨思思同学品学兼优,在大学四年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大三进入创业工作坊时也能兼顾学习与工作。”新闻传播学院罗洪程院长这样评价她。

大学四年中,杨思思不仅认真学习、成绩优异,还不断打磨自己、提升能力,在各方面都很突出。她在校组织、院组织以及班集体内身兼数职,履历丰富。曾任大学生就业协会宣传部干事,学工部网络组副组长,2016级广告二班的班长,2017级广告一班的助班。她说:“只有多尝试、多锻炼,才能找到自己适合并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这四年她的确在发光发热。身兼数职,再加上学业繁重以及成长路上遇到的挫折和难题,对于如何协调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她有许多的经验可以分享,“如果两者可以兼顾,我肯定选择两者兼顾。但在不能兼顾时,学业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毕竟管理工作事务独木难成舟,可以适当地依靠团队和集体。”。

年初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都笼罩在阴影之下。作为新闻传播学院16级唯一一位湖北籍学生,杨思思临危受命,担任了学校湖北籍党员临时党支部书记。在疫情期间她带领支部成员积极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线上学习研讨会,撰写致全校同学的一封信,号召广大同学积极投入到防疫抗疫工作。

有条不紊的背后,她坦言,自己的心态最开始也受过影响。她在抗击疫情的感想中写道:“每年的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三,回乡下过年、为爷爷祝寿是我们家不变的规矩,然而我并没有想到这一待就是三十多天,正月初二,封省、封市、封县、封村、封路、封小区……种种禁止通行的消息接踵而至,我开始感到绝望和无奈,没有换洗的衣物、没有学习的工具、甚至都没有满格的信号,每天拿着手机到处找信号就成了我的常态,我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渴望自由、渴望回校、渴望学习。”

但是现在,她可以微笑着回忆那段封城的经历,甚至调侃自己“云上生活”丰富异常。“因为在乡下信号不太好,我常常需要抱着电脑到处找信号,最终在屋檐下找到了信号最佳处。那时正值寒冬,虽然在屋外学习很冷,但对我来说寒冷更能让我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而且只要做好防寒工作,会发现其实没想象中冷。”她笑着说。

可当疫情刚刚稳定下来,一个噩耗却再次把她落下的心悬了起来。5月1日,杨思思的母亲符运芝被确诊为左侧大脑中动脉脉瘤破裂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十多天一直陷入昏迷状态,杨思思和家人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能透过病房玻璃看看母亲的状态。母亲苏醒后精神状态不佳,行动、语言以及记忆能力都被疾病所累,她能做的只有陪床在侧,和母亲说说话、看看以前的视频。对她而言,母亲就是她人生的指路明灯,然而现在这盏灯明晦不定,她说到这里已经开始哽咽,“当时快接近复试时间了,我没什么心思复习,哭了很多次,很懊悔之前没有珍惜和妈妈相处的时光。”

哭过之后,生活继续。为了好好准备复试,她离开医院回了家,而就在她复试前一天,母亲有了明显好转,这也给了她心灵上的支撑,让她状态不错地参加了复试。“命运不会随意抛弃努力挣扎的人,也不会放弃一直将自己放入蚌壳里蛰伏的珍珠。”她笃定道。

寒冬过去,春暖花开,好消息如期而至,杨思思收到了重庆大学录取通知书,母亲的病情也逐渐稳定,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风景不断后退,人生不断向前。即使这一路坎坷辛苦,她仍然会选择这滚烫的人生。

 

曾霞:创业到就业,每一步都算数

 

看起来古灵精怪的曾霞,是美术与设计学院2016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这个毕业季的就业显得格外困难,但她却一举拿下字节跳动等大厂offer,在互联网运营的岗位上走得异常坚定。

自大二学年起她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实践的活动与竞赛:

2018年5月项目《巴陵印象—格物艺趣文化艺术工作室》获湖南省“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并于同年10月获得浙大双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铜奖;

2018年6月参与“湖畔创意”中韩2018年度创新创业交流项目,获得杰出贡献奖;

2018年9月项目《立体叠影映像技术—光影艺术玩家》获得第四届建行杯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二等奖;

在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同时,专业成绩也不落下,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十佳实践创新标兵等多项荣誉。

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她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目标感强”和“努力”是团队老师黄亚鹰提到她时的关键词。

她认为设计专业要想学好,必须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因此,她从大二开始,利用自己数码艺术设计的专长,在黄亚鹰老师的指导下,和团队开始设计立体叠影灯产品,巧妙的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皮影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作品多次斩获各类设计大奖。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她不断奋发进取,于2017年10月在学校的支持下成立了格物艺趣文化艺术工作室,并成功入驻湖南理工学院孵化基地,湖南省副省长吴桂英等领导都先后来到工作室,对工作室的成果表示肯定,一步步的实践使她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越来越踏实,她也一步一个脚印踏在如梭的时间上。

如果说实践和创业是输出,那一定离不开专业知识的不断输入。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造力,有时候,她会搭上半天甚至一天的火车,就为了去看一个展,“做创意的最害怕的就是故步自封,只有多出去走走,时刻紧跟市场和流行趋势,才能做出好的作品来!”

“好酒”也怕“巷子”深,创业三年以来,让曾霞觉得最难突破的并不是专业和产品,而是如何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团队的抖音、微博等自媒体都是她在运营,但在增粉和促活上都感觉力不从心,也是这样,大四下学期,她萌发了去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想法,“想要系统学习一下新媒体运营的方法,大厂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想进大厂的人那么多,没有任何互联网实习经历的曾霞一开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三月,疫情的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春招的消息已经在各个招聘群里悄然发出。登录官网、编辑简历、投递岗位……但春招的压力远比她想象的还要大,有些岗位甚至连面试通知都没有收到。曾霞开始调整战略,开始关注社招,“反正我的目的是去这些平台积攒经验和资源,最终还是要回到我的创业团队的!”基于此,她又投了几个社招的岗位。这次很顺利,她一举拿下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的新媒体运营岗。

说到自己面试成功的经验,曾霞就不得不提自己丰富的创业案例。从组建工作室以来,从她手上成功开展的商业项目有20多例,也是她简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面试字节跳动的过程中,HR就对她给深圳一执法部门制作的普法动画视频十分感兴趣,“正好这个项目从前期的商业对接沟通,到脚本制作都是我做的,过程十分熟悉,这场面试完全变成了我的主场。”曾霞也想借此对学弟学妹们说,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需要用大量实践实操支撑起来,如果是打定主意想要在这个专业领域有所成就,一定要多走出去,早日和市场接轨,在就业的时候用作品说话。

在工作之余她还热爱公益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获得湖南理工学院“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2018年暑假,为响应学校团委“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的主题号召,曾霞与“走进魅力山南,品味古韵雅砻”校级团队的七名同学,共赴西藏山南开展了长达十二天的实地调研考察和与志愿服务,团队还获得“湖南省优秀服务团队”称号。在校长的带领下来到了山南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七天的志愿教学活动,她利用自己的专长,教授孩子们剪纸、皮影等传统非遗课程,让孩子们深入地了解了汉文化,她还将自己的文创产品送给了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进一步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千难万难,因为坚持,所以热爱。从创业到就业,从一个毫无互联网传媒相关基础的小白逆袭大厂offer,她说,人生从来没有白走的路,做过的每一件事,积累的每一点经验,在需要的时候就会凝聚成蓬勃的力量,助你去达成想要的目标,“大学就要敢想敢做,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但只有做了才不会遗憾,还可能会充满惊喜,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许承:让奉献精神在祖国的西部开出花

 

每年毕业季,总有一批心怀理想的学子,他们放弃便捷优渥的城市生活,选择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西部大地上开出花。体育学院16级学生许承就是志愿报名“西部计划”的毕业生之一,但他的“传奇”经历,还要从大二说起……

“哪个男孩没有军营梦呢?”问起许承大二报名参军的原因,他理所当然道。高中时他就想入伍,征兵的工作人员都已经登门了,但爸妈一句“不同意”让这个梦几乎夭折,作为从小被父母宝贝着长大的独生子,也不敢太过倔强。大二下学期,学校武装部发出征兵通知,许承的“军人梦”又开始蠢蠢欲动。但这次,爸妈竟然被他说动了,经过各项身体测试,他顺利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士兵。

许承加入的是著名的红军部队,素来以要求严,任务重出名,但他却觉得,在这里学到的遵守纪律、协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足以让他终身受益,“特别是那群一起吃苦的战友,是我一生的财富!”

刚进入部队,许承被分配到陆军装甲学院学习坦克相关知识。大学学的是体育专业,突然要去学机械类的知识,难度可想而知。但他凭着最单纯的热爱和执拗,将一本本理论书啃了下来,在各项实操测试中名列前茅。最终,许承以每门科目9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毕业,获得了军校的“优秀学兵”称号。

一年的军校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步兵团,装甲部队学习到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专业不对口”,他自嘲道。好在,步兵团对于体能的要求大,集训和比赛都少不了长跑和短跑,这是身为体育生的专长,在多项比赛中,许承给连队拿下了不少荣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集体荣誉感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两年的连队生活很快就结束了,再回学校,一面是对队友和军队生活的不舍,一面是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的陌生感,许承说自己也陷入过“自闭”。大三前半年,他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课余时间就用来鼓捣学习一些平面设计、影视后期剪辑等软件,跟班级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并不多。好在,学校武装部的老师们很关心他们这些退役的大学生士兵,主动同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需求,学院里的领导、老师也时刻关心着他。许承慢慢敞开心扉,开始主动和同学们交流,一起参加校外的活动,一同在学校或培训机构担任教练,也帮着老师和班委做一些班级服务。

2020年6月,凭借着优秀的专业成绩,两年从军经历以及在校期间的多项荣誉,许承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这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吧,激励我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不负母校期待,做得更好!”他说。

“到西部去”是许承除了“军旅梦”之外的又一个执念,“当年参军我就是想去当边防武警,最后没能如愿,现在有这个机会,我不想放弃。”许承说,“西部计划”通知刚刚出来,他就报了名,经过笔试、面试,现在就差体检和政审。“应该没问题!”许承虽然等得有些着急,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

“服务他人”是许承提到最多的词,不论是当兵,当体育老师,还是去援建西部,他都满怀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就让我的信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开花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