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1年12月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校园视点 一砖一瓦筑高楼,上下求索以致远 与“朋辈辅导”相约,成就更好的自己 高擎志愿之手,爱心温暖冬日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砖一瓦筑高楼,上下求索以致远

□ 本报记者 何鑫胜 周蕾 谢佳 彭雄 黄宇炎

2019年3月的南湖畔,万物葱茏,春山可望,在濛濛细雨之中,实验实训中心工程举行了开工典礼。沐浴在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战略的春风下,历经三个春夏秋冬,盛夏七月的南湖畔,三栋实验实训大楼拔地而起,校园内尽显生机与活力。

实验实训中心是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也是我校“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随着实验实训中心的投入使用,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基础建设按下“快进键”。实训大楼的建设,也为师生们打造了一片科研新天地。

求实进取的实训生活

清晨,当冬日的第一缕阳光冲破云层,如灵动的音符跳到实训大楼的窗台上,在实验实训大楼学习和工作的师生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播撒希望的种子。

2020级电信二班的蒋天乐常常和同伴们在一起做实验。白天或夜晚,衣着简朴的少年们沉浸在实验中,偶尔遇到困阻,疲惫和困意涌上心头。忽而看到实验室中优良的设备和整洁的环境,便会心一笑,振奋精神,继续投入实验。“与之前相比,实验室的设备更加先进,做实验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些变化给忙碌的实验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

作为实训大楼建设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20级软件二班的周世风深刻感受到实训大楼在仪器设备上的发展进步。他说,“实训大楼引进了很多先进的仪器设施,让我更加期待在这里的学习生活。”谈到实验实训大楼的应运而生,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主任程望斌也有感而发:“实训大楼先进的设备和功能的逐步完善,为学生的实验实训和课程设计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进而推动老师们的实践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日新之谓大德,于程望斌而言,实训大楼的点滴发展,都让他对培育工程应用型人才多了些许底气和信心。

不止先进的器材,同学们对便利的出行和舒适的环境也有满意的反馈。说起在17号实训楼的学习,信息学院20级研究生李斌难掩欣喜:“自从实验室搬到17栋,回寝的路程缩短了,再加上有了电梯,在这里学习和工作也更加方便。”

守正创新的科研工作

在周末的实验实训大楼里,你侧耳倾听,电子仪器运转和敲打键盘的声音依然清晰。

作为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研究室的专任教师,杨勃主要从事程序设计和人工智能的相关教学工作,他在教学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实验实训大楼为师生带来的便利。“实训楼的投入使用,不仅为老师做科研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也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氛围。”走进杨老师的课堂,传统的授课方式与信息化设备有机结合,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一同焕发出新的活力,为繁琐的实验课增添了几分乐趣。“我的课通常安排在15栋,现在实验室从16栋搬到了19栋,也更方便我开展教学工作了。”

走进空旷的19号实训楼,一楼角落的办公室里,谢文武老师依然在从容地处理着手上的工作。“教书是我一直喜欢的事情,今年是我做老师的第五个年头了,仔细回想这一路的收获,每一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作为物联网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的负责人,谢文武始终坚信“源于热爱,忠于坚持”,整理学生的竞赛资料、申报科研项目、编撰教材……在这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室里,他一直在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自动化工程实训基地里,刚刚参加完数学建模比赛的李斌,靠在椅子上休息片刻后,便马上投入到湖南省电子设计大赛的准备工作中。“实验实训大楼为我们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我们准备比赛的压力。”一台电脑、一个挖机模型、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便是研究生们科研生活的全部。“其实准备比赛只是我们生活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交流、互相帮助,实验室温馨的氛围也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怀揣着相同的热爱,一群科研少年扎根于实验室,在实训大楼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科研新天地。

任重而道远的发展前景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从清晨到日暮,实训大楼将陪伴老师和同学们走过漫长岁月。新的起点亦是新的进步,踏上新的征程,师生们对实训大楼的发展有着无限的期待。

程望斌老师勾勒出一幅实训大楼的管理蓝图,“希望实训大楼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更加珍惜宝贵的实践教学机会和学习资源,开拓进取,不负韶华。”展望未来的教学工作,程望斌的目光更加坚定,“希望自己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为学院和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立身甘为学生梯,俯身甘为学生桥。“想做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又很想去做。”谢文武老师感慨道。写论文、作报告,做项目……一项项重要的工作摆在他眼前,他始终甘之如饴,无怨无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的相关理论知识,他正在和其他任课老师共同编写一本偏基础性的专业教材,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除了老师,同学们也在慢慢探索未来的学习生活。一次和老师及研究生共同完成研究课题的经历,让周世风对自己日后的科研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我希望未来能够参与更多科研项目,做出一定的科研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对科研学子来说,只要眼里有光,脚下便是坚实的路途。

寒冬已至,天黑得比以往都早,晚自习结束的学生相伴走出实验实训大楼,一路上的欢声笑语萦绕在楼栋之间。回头望,实训大楼依然灯火通明,他们的脚步也越加坚定且踏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