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2年3月15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校园视点 寒春人心送暖意:核酸检测你我同行 来运动吧!趁春光明媚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寒春人心送暖意:核酸检测你我同行

□ 本报记者 罗宁熙 王棨 袁姣丽 孙昕 周起航

2月19日,湖理师生返校的第一天。十五栋教学楼前,印着“临时核酸检测采样点”的横幅正贴在门额上,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拖着行李,自行排成了一列列。其间,领导老师精心统筹,合理谋划;医护人员采样利落,力求精准;志愿者们及时到岗,维护秩序……多方力量齐心协力,笃行不怠,返校核酸检测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地开展。

免费检测显爱心

“很感谢学校免费提供的核酸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家住上海的魏凌燕感慨道。

“免费”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学校多年来所坚持的“爱心育人”理念。

“‘爱心育人’并不仅仅体现在免费检测上,为了更好地安排防控工作,让学生们能够安心返校,每一项任务,每一处细节,我们都要考虑到,都要做到位。”后勤处党总支书记王云朋回答道。

前期,后勤处对省外学生人数做了充分细致的摸排,根据各学院学生人数的多少将其分配至不同的检测地点,并合理设置了批次和“一米线”,避免出现学生“扎堆”现象。此外,从对场地进行定时防疫消杀,到安排各主体机动组以备不时之需,从同保卫处协商安全管理方案,到反复演练返校检测流程,后勤处规划部署了一系列工作,以消解返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早在开学前,后勤处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安排,任务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所有人的汗水与疲倦。

“即使辛苦,但也无可奈何。工作总得有人去做,既然要做,组织必须要严密,不能出现丝毫的疏忽,秩序也绝对不能乱。”现场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也不愿意打退堂鼓。因为大家都知道各自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内心也知晓自己应该要做得有多好。

“医护人员特别不容易,他们顶着寒风在室外采样,只能在极短的休息间隙里坐下来取暖。” 如果说免费核酸检测是秉承爱心育人的理念关爱学生,那么在准备过程中对点滴细节的把控正是这份“爱人之心”的具体体现。“爱心育人”与“爱人之心”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创造了湖理的众多美好。

医护志愿携手行

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闷热的口罩、双层的橡胶手套。一天工作八小时,每四个小时才能更换一次装备,日工作核酸检测人数可达五百人,这是李旦医生在湖理进行核酸采集工作的常态。

“啊啊……嘴张开一点点欸,好啦”。李旦从指导学生张口发“啊”到使用长棉签进行咽部分泌物采样的全过程,一个平均不超过五秒。随后,他将采集完了的咽拭子放进采样管,小心翼翼地旋紧了采样管盖,再将其放入密封袋,防止管壁上学生信息记号在运输时被抹落。

“宁愿多做一个,也不愿放掉一个”。面对部分省外学生的健康码突然转为黄码或者红码的情况,即使学生接触患者的概率极小,李旦对大批“变色”学生的核酸检测也丝毫没有松懈。

李旦医生只是校内所有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白衣执甲,眼神平静而坚定,一扫学生的焦虑与不安;一整套熟练的采样动作,快速且精准,减轻了学生的恐惧和难受。

核酸检测的正常进行,同样也离不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在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刘心怡果断报了名。“参与的工作主要是维护秩序以及引导同学们收集和分发拭子。”对她来说,这份工作并不困难,大部分同学的配合让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最大的挑战,就是寒冷的天气。分发咽拭子的时候,刘心怡所站的位置正对着空调外机的出风口。低温有了冷风的加持变得尤为凛冽,为了行动方便,她当天只穿了一件卫衣,冷得直打哆嗦,不得不将卫衣绳子系紧以防冷风往衣服里钻。

但天气“冻”人,人情暖心。对于刘心怡来说,她记忆里的温暖来自陌生人的一颗糖、来自医护人员亲切递来的热茶,来自一个又一个微小的举动。“这些行为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很有意义的,心里真的很温暖!”提起这段经历,刘心怡眉眼带笑。在她看来,参与这次活动不仅给学校防疫工作做出了贡献,还将爱心传给了他人。“之后我还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

天依旧是阴沉的,黑云压得很低,南湖的风带着湿冷的水汽向校医院吹来,在此停驻的人群,口罩下是惶恐不安的面庞,但灰蒙天色下的一抹白,一道蓝,化为人群中温暖的强心剂,注入了大家心中。

公租楼中传温情

“刘老师来了!还没吃早饭吧,快来!我给你留了”,学校公租楼宿管郭阿姨热情地招呼着刘尘轩老师。

作为省外中高风险地区学生临时隔离点的公租楼,每天早上十点,刘尘轩都会在这里负责隔离学生与实际采样情况的比对工作。

2021年10月份,面对疫情在全国范围内有所回弹,学校加紧了校内疫情防控工作,在学工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作为机械学院辅导员的刘尘轩临危受命,兼任学工线疫情防控联络员。

接受社区及街道下达的通知,排查疫情风险人员数据及名单,刘尘轩会调取湖理学生及信息并进行制表,并下发给各个学院辅导员,对接相关学生的指令工作,安排学生核酸检测事宜。

“我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而已啦,”刘尘轩笑着回答,轻描淡写地总结这份工作。

而“上传下达”四个字的背后是凌晨常态化发布的通知,是接送学生驶过的很多个黑夜,是繁琐重复调整的一页页表格,是风雨里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学生信息比对工作。点点滴滴记录在页,他们或许未曾谋面,但无声的善意与温暖始终在公租楼传递。

而或许对刘尘轩及公租楼内学生而言,一路上收获的温暖注定有一份来自郭阿姨。

郭阿姨作为公租楼的宿管阿姨,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隔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上楼下楼,一日三餐,郭阿姨都亲历亲为地派送到每一位学生的房间门口;线上线下,有求必应,郭阿姨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以心交心地为学生着想。

“我很喜欢学生,觉得在宿舍和学生相处,心态也年轻了不少!”郭阿姨语气中流露出欢喜,眼角的细纹微微荡开。在疫情防控的特殊管理下,她与隔离学生最频繁的交流或许就是每天提醒取饭的几句话,群里互相的亲切问好,以及夜半为学生们煮好的汤圆,一点一滴,汇聚成了公租楼里温暖的光。

疫情可能或多或少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轨迹,人们时而恐慌、时而担忧,但这背后总有无数的温暖在悄然发生,正如三月的校园,春风拂面鸟啼鸣,那些温暖的故事,永远不停上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