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落日余晖洒下之时,站在图书馆11楼的窗台远眺,景致依旧如往日一般迷人,南湖水波被映照得五彩缤纷,层层叠叠的云彩,五光十色的晚霞,衬托着夕阳走完今日这最后一段路。
回想起四年前与图书馆的初次相遇,毫不夸张地说,它满足了我对大学图书馆的全部憧憬,在触摸它、倾听它时,我感受到梦想照进现实的快乐。大学的图书馆不仅是地标性建筑,更是一所高校的心脏,它滋养着无数奋进向上的灵魂,我的灵魂也在这里得到净化,变得纯粹,变得美好。
还记得初次刷卡进入图书馆时带给我的震撼:入口处堆叠的大书形状雕塑直接天花板、灯光照耀的哲人半身像、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主要内容的浮雕墙、现代化的阅读资料搜索设备、错落有致的书架上泛黄的线装古书和整整齐齐的系列著作……这书香氤氲的氛围瞬间激发了我内心潜伏已久的阅读渴望。我一口气借阅了五本哲学和文学类的书籍,在图书馆老师和志愿者的指引下,明白了怎么刷卡借书,怎么使用一些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这对我后来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
自此,课余时间我基本都泡在馆里,从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系列著作中体会人生与世界,在思想家、学者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系列著作中领悟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异同,将文化的恢弘与力量尽收眼底,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大家著作中,我对世界的认识、对知识的摄取、对人生的思考都变得不一样了。我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阅读成了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娱乐消遣。
除了浩如烟海的典籍,图书馆也是学校的学术重地。在11楼的学术报告厅,我经常能与学术大牛偶遇,有许多学术会议可以旁听,一些学术讲座甚至给了我与学者或作家直接对话的机会。在学部委员杨天石先生的座谈会中,我对历史学的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他那句“近现代史的研究更像是在戴着锁链舞蹈”让我感触颇深,而他讲述自己从本科文学专业跨界到历史学的研究的经历也给我跨专业考研坚定了信心。在“法家与秦政兴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被自由的学术讨论氛围所感染,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认真聆听,整理笔记。会上,来自希伯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教授与中国人大、北师大、中山大学等国内大学的知名学者汇聚一堂,我像块海绵,在他们探讨先秦法家的思想源流、商鞅的《商君书》对今日国家改革的作用以及之于今日之法治建设的意义时,不停吸收养分。
图书馆的功能分区清晰明朗,给不同需求的师生尽可能地提供便利。二楼的自由探讨区和数字资源区为同学们提供了思维碰撞的空间;三至九楼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书籍分类摆放,让图书阅读和阅读材料检索变得更容易了,特别是相关专家出版的文集都摆放在同一检索区域,读者的阅读舒适感和愉悦感瞬间飙升;十楼的校史陈列馆让大家熟悉校史、增强文化认同感……在这样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我深受感染,同学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嘶哑着喉咙背书的样子,都让我钦佩不已。大三时,我也成为了考研大军的一员,在图书馆里废寝忘食的时光,现在想来都让我充满前进的力量。而为这一切提供保障的是图书馆及时的温控系统,恰到好处的空调温度,为我们战胜最后这个寒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习累了,我会爬上图书馆11楼,站在阳台向外望去,能瞥见南湖的波澜壮阔和岳阳城市风光的一隅,风景很美,视野非常开阔,远处的起起伏伏的山峦仿佛触手可及,南湖四时之景不同,夕阳也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时有黄莺飞翔,鱼跃湖面。在余晖照耀下,我感觉自己汲取的知识在发光,品茗、习字、赏景、阅读更是我调剂枯燥的考研生活的重要方式。在这样舒适的学习环境中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心态趋于平稳。而干净整洁的环境自然是归功于那些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每天清理垃圾,抹除积灰的工作人员,他们日复一日地为最干净的学习环境努力服务,我为他们的坚守而点赞。
我想,对图书馆的热爱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对图书馆老师们的感激之情在即将毕业的这一刻更为浓烈:感谢图书馆邓馆长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感谢工作人员的热心服务,感谢后勤工作人员的坚持,感谢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同志,感谢在背后为图书馆默默工作的陌生人,感谢你们为所有读者朋友提供了完美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体验。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即将远航之际,希望能够留下一些美好的念想,撰写此文,聊表心意,希望图书馆能够越办越好,越办越大,为灵魂的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朋友爱上阅读,爱上理工图书馆。我们在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快乐阅读,怀着青春奋发的力量跃上新的人生台阶,悦读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