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学科之一,世界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就以法学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如果说医学的使命是医治人类机体的病痛,那么法律的使命则是救治人类社会的创伤。生命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而公平正义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因此,法学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伦理道德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在从教之初就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让复杂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应用,同时让法律职业伦理内化为学生自主的价值追求。这也开启了我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我认为,教师要想真正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首先,应当树立课程思政不是竞赛技能而是教师本能的理念。如果是为了参加教学竞赛才临时去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则不免牵强附会或者老生常谈,教学过程难免存在拼凑与断裂的痕迹,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产生抵触感。这就是为什么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普遍存在着入了课堂却难以入脑入心现象的原因。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与研究中就特别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有意识地搜集素材建设与专业知识紧密契合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思考专业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延伸出思政元素来,学生自然更能融会贯通。去年学校选送我参加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我在既无国家级专业平台、也无省级一流课程、且无课件制作技巧的不利境遇下,力压来自其他法学重镇的教师选手,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夺得省赛一等奖。我想,这应该得益于我没有把课程思政当做竞赛,而是作为教师的本能和内心的法则。
其次,应当践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将其贯彻到教学科研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法学教师来说,应当自觉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全过程、各方面。新冠疫情期间,我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的指示,连续三年在《岳阳日报》发表文章阐释党的防疫政策。针对疫情初期地方政府的一些防疫乱象,我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参与撰写了《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建议》,得到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本人受到中国法学会的表扬。这些成果无疑是最鲜活的课程思政案例,用言传身教的方式为学生的专业研习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参考。这样的课程思政当然是独具特色的,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从竞赛的角度看,也是最能打动评委的“得分点”。
最后,应当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律己,把课程思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我长期致力于交叉法学的探索,也带领学生科研团队结合时事热点与社会焦点展开研究性学习。在团队协作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中的“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领悟。我们的团队既是科研共同体,也是成长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我经常以自己求学、从教的经历勉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深造;鼓励他们不畏艰难,立志从事法律职业,追求公平正义;把金钱、权力和地位看得淡一点,把社会使命感和荣誉感看得重一点。
以上几点是我对课程思政教学的粗浅认识。当然,我深知自己离“‘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的标准还很遥远,还有较大的努力空间,还需要更多时间的沉淀。我愿向各位老师学习请教,深耕专业、打造金课、立德树人,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