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月末,湖南省“百万青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交流会暨第六届“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我校志愿服务团队成绩优秀。让我们来一睹志愿团队的风采,“志”敬“贡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志愿之风在洞庭湖滨涌动不息。
“经统计校内各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总人数已达1500余人,本年度累计开展活动400余次。”在校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学生干部苗湛看着年度工作汇报介绍道,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着校内各志愿服务团队的活动记录。
我校目前拥有优质志愿服务团队30支,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助老助残、社区服务、教育服务、青少年成长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滋养出善意与希望之花,如今虽临冬日,却能让志愿服务之处如沐春风。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们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中,感人心,暖人心,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志愿服务故事。
“春”风送暖—润童心,伴童“行”
“将团队命名为‘春行’,就是用我们的爱心,给留守儿童送去一个温暖的春天。”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春行”义工关爱儿童志愿服务团队(以下简称春行)创始人黄询当初如此为团队定位。
不负众望,在成立的15年间,春行开展义务家教共计10270次、举行大型主题活动574次、服务总时长超过300000小时、累计帮扶儿童19276人,为留守儿童发声,呼吁爱与善良,他们一直在路上。
“春行的活动很有意义,未来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多多参与。”春行第一位志愿者讲师葛茜平忘不了的是,在讲授的第一堂课课后,小朋友们都围过来叫她“苹果老师”的温馨场景。
一堂课,从PPT的设计到课堂环节的安排,她与志愿团队提前做了不少的工作和排练准备。第一次为小朋友上课,在踏上讲台之前,他们会紧张。但葛茜平记得,在走进教室后,孩子们纯真的脸颊映入他们的眼帘,便也安抚了志愿者们的紧张心绪。
“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不讲话。”在葛茜平柔和的语调中,他们对留守儿童上的的第一堂课——“食育课堂之食物多样性”开课了。
分发下去的食物卡片帮助孩子们更形象地认知食物种类,充满卡通图案和童趣元素的PPT为孩子们认真听讲带来吸引力,志愿者一对一与孩子们玩游戏帮助他们将日常食物与食品类别联系起来……就这样,志愿者们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且快乐的下午。
除了食育、美育、生命教育等的志愿课堂,春行还深入到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烦恼或其他精神文化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一封封书信,连结起春行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友谊间的“纸短情长”。
“漂亮可爱的灿灿姐姐收”春行志愿者潘灿收到了果果(化名)的来信,她拆开信封,看到孩子写下的稚嫩的文字上有着一两个画掉错别字的“墨团团”。“灿灿姐姐,我现在读一年级下册,我会听姐姐的话好好学习的,也会想念你的。可爱的果果留言。”文字里尽显着儿童独有的稚气与活力,其后还画下了一个笑脸作为这封信的“小尾巴”。
潘灿第一次遇到果果,是在一场制作蒿子粑粑的社区志愿活动中。潘灿陪着果果一起采蒿叶、捏蒿叶团,“姐姐,我捏了个爱心送给你。”果果从害羞腼腆到逐渐与潘灿熟稔。
再遇便是在春行安排的写信活动的小朋友名单中,潘灿毫无迟疑地与果果组成了写信小组。一封、两封、三封……信封里存放着手工玩具和植物样本、也存放着果果与潘灿倾诉的航天梦想和他们之间的友谊。“果果变得越来越开朗了”潘灿十分欣喜看到果果的这一变化。
春行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春行负责人张震洋是这样回答的,“我们是一个‘家’,是一个以志愿和爱小朋友的心来维系的‘家’”。
“如果说我自己是一只‘公益萤火虫’,那么何其幸运能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在春行相遇,共同照亮孩子们的童年。”这不仅是葛茜平的心声,也是春行所有志愿者们的共同心声。
“艺”心“益”意,深耕美育之路
夏日炎热,空气开始躁动,暑期,美术与设计学院“艺心益意”社会美育传播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背上行囊,奔赴乡村,深入基层,走进美术馆,传播美育,服务社会。
该团队成立于2020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全民美育的政策与号召,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与优势,长期致力于社会美育传播工作。
在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中的绘美乡村小分队深入岳阳市周边村镇,进行艺术墙绘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设计方案、起型、调色、铺色,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面对粗糙不堪的墙面,志愿者们耐心打磨,细心绘制;面对炎日的炙烤,志愿者们咬牙坚持,共同协作,各自在所负责的岗位上默默付出。
“在这短短的几天,我们有时会因为天气变化而不得不推迟作画时间,还要忍受蚊虫叮咬。”团队成员吴洋讲起了那段难忘的生活,“一顶草帽,两只防晒袖,简易的防晒,在日出之前我们到作业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志愿者们五颜六色的画笔与天边的早霞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在202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志愿团队组织队伍前往市美术馆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尽管在志愿服务中会感到辛苦和疲惫,但我们始终保持着热情的工作态度,积极完成工作。”团队成员陶俊洋说道。
除了暑期,每个周末团队也积极参与到美术馆的的日常活动运营中,组织志愿者协助美术馆策展、布展、引导观众参展等工作。
“岳阳市美术馆志愿者团队的组建与发展离不开湖南理工学院、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等学校的大力支持。目前在岳阳市美术馆志愿者团队里有333名志愿者来自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是我们志愿者团队的主力军。”岳阳市美术馆公教部主任万琴说道。
洞庭潮涌,志愿风行,路虽远,行将至。志愿者们将继续通过“艺术”点缀沿途的风景,扎根实际生活在社会美育传播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深耕不缀。
呦呦鹿鸣,与爱同行
“小鹿小鹿,你是我的朋友,你可爱温柔的脸庞,让我多心动……”南湖小学的教室内,阳光穿过窗户洒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弦歌不断,音乐学院麋鹿保护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正在教授《小鹿小鹿》这首关于麋鹿的儿歌,在悦耳的旋律中,他们带着小朋友们揭开了麋鹿神秘的面纱。
“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俗称四不像,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列强偷运至欧洲,在国内近乎灭绝,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重新引进回国。”团队负责人吴旋关于麋鹿的渊源与团队的发展史介绍道。“我们团队在成立时便与东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合作,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麋鹿的数量由100多头增加到如今的257头。”团队成员应思晶满眼自豪地说道。
在开展麋鹿保护知识宣传时,团队成员结合音乐学院专业特色,编创独唱、合唱、重唱儿歌,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麋鹿保护常识。
为提高宣讲的趣味性,志愿团队采取多种形式,让小朋友参与到其中。吴璇介绍道:“我们带着几个班的小朋友一起玩‘麋鹿搬家’的小游戏,随机选5个小朋友上来,然后就让他们充当被困的麋鹿,其他人就上去解救他们。”
除了宣传活动,麋鹿志愿服务团队也会不定期到麋鹿保护基地进行义务劳动,他们有时会看到麋鹿。“特别是有一头叫‘点点’的麋鹿,它是在岳阳本地繁殖长大的,性格温顺。”志愿者吴璇回忆道。
理论兴趣导实践,笃行治水护碧流
风拂过干净透亮的湖面,总有这样一群忙碌的身影照映在水面上,在绿水青山,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忙碌奔波。
化语春风志愿服务团队自2020年至今,与社区和中小学联合开办了“小小科学家”主题宣讲,护水知识宣讲等实践活动,共计一百八十多场。在护水之路,他们一直默默前行,无私奉献。
阳光透过玻璃容器照在被检测的水面,水慢慢进入容器,达到一定的刻度后,被志愿者带到带回了实验室。接下来开始一步步严谨实验,水质的色度、COD、TDS等情况,如一张身份证一样被志愿者详细地写入水质检测报告里,而这些是化语春风团队的日常工作。
团队长期携手周边居民开展巡河净滩活动,一同为洞庭湖湖畔环境保护工作奋斗。在晚霞里,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杨仲牧一行人,他们提着垃圾袋,脚紧踩湖畔的水堤,用工具夹取湖面上漂浮着的垃圾。
“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小问答游戏了哦,有没有人要来回答呀”“我我我……”一双双可爱的小手纷纷举起,一个个可爱的模样映入眼帘。“参与社区小学的“小小科学家”的活动时,感觉那些小朋友都很热情,对于我们科普的问题,小朋友们都很积极。”志愿者曾泽庆回忆志愿活动时的场景,嘴角洋溢着笑容。
“近两年已有12个项目入围全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全省高校位居前列。成果荣誉颇多,学校在湖南省第六届“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斩获两金三银。”校团委志愿服务团队管理负责人郭云峰说起了学校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未来,除了现有的服务项目外,我们计划积极探索新的志愿服务领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加大活动宣传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完成了本年度的主要工作后,郭云峰与校团委志愿服务团队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
如莹火一般,散落在各个领域,成为一束拥抱他人的光,为社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