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至22日,学校举办了“凝心聚力、创大申博,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班。培训班上,曾祥君校长以《凝心聚力,创大申博,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题,徐小立副校长重点围绕内涵建设和学校改办大学等问题,汤小红副校长围绕学校学科建设等问题,丁跃浇副校长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张国云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学校当前的办学实际,开展理论务虚,深入研究讨论,从而进一步提振精神、增进动力,明晰思路,增强发展活力,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培训班既是“创大申博”形势下全校师生的思想集结号,更是新阶段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行动冲锋号。化工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使命,坚定了信心,迎难而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忘我的工作为成功实现“创大申博”目标奋力拼搏,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提以下三点建议:
一、用好人才队伍第一资源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师资是衡量一所大学实力的关键性指标,没有一流的教师,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办不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关于人才队伍建设,我从“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个方面来谈:
1、“引进来” 完善科学引才,打造人才引进“强磁场”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引进人才。人才引进应结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引进优秀博士和高层次人才。二是人才引进待遇多面化。人才引进不单是引进费的问题,让人才感觉有幸福感、归属感,应该从安居乐业的视角看问题,如小孩入学、家属安置、住房条件改善等等。
2、“留得住” 注重服务留才,营造人才成长“好环境”
首先,要提供政策保障。从引进待遇、合同条款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保障和制定约束机制。其次,要提高工资待遇。应普遍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让教师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要提供科研条件。为新引进教师提供其开展科学研究必要的场地和设备。
3、“用的好” 坚持悉心育才,增强人才发展“内驱力”
针对不同层次人才,设立人才津贴,优化评聘和考核办法,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具有较强学术潜力和综合能力的专任教师人才,并在科研平台、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学术资源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教师各展所长、快速成长,助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做好人才培养中心任务
1、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对接区域现代石化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围绕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多主体协同,构建“三融三化四共四平台”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打通工程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从知识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2、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以立德树人为使命,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成长出发,全员协同打造“分阶培育,层递发展”的四平台育人体系,着力加强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对标专业认证要求,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链,重构人才培养流程。构建了“三重、二协同、一体现”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切度。
化工学院学生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参加竞赛获奖200余项,其中化工设计大赛凸显学院特色和优势;研究生人均发表论文1.52篇,本科生发表论文30余篇;洞庭湖湿地协会、“挑战杯”等斩获国家级奖项。平均考研录取率35.9%,多年来位居全校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