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4年4月3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视点 时间铸梦,奋斗生花 “春有约,花不负” 镜头内外,定格青春模样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有约,花不负”

□ 作者 陶星澄 杨敏燕 戴轶灿 郝娅彤 刘安琪

花朝节活动:一场融合传统与流行的文化盛会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三月春光已至,惠风和畅。暖日迟迟花袅袅,春暖花开时,与花一同盛放的,还有荷花池边的华服裙摆。

书法签到、花神赐福、国风表演、汉服走秀、花间棋舞……活动现场,各个社团根据自身的特色,吸引了许多对相关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其中。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十二花神的扮演者们早早就来到了活动现场,她们身着汉家霓裳,手握国风扇,步履流转,一颦一笑,尽显美好,让人仿佛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古人的优雅与庄重。

3月30日下午,许多身着国风服饰的同学们早早到了田径场旁的荷花池,迎接这场期待已久的盛会,体验汉服与花的碰撞。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据记载,花朝节又称“花神节”,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它起源于古代民间祭祀春神的活动,在节日当天人们会举行一些仪式,祈求花神的保佑,也会燃放烟火、赏花、跳舞、唱歌等。

本次“春有约,花不负”活动由共青团湖南理工学院委员会主办,巴陵汉风文化社承办,“步步为营”棋社、书法协会与长风文学社协办,将花朝节带进校园,共同展现了学校社团风采与浓厚的文化氛围。

“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是想以此作为一个良好的开端,让花朝节活动成为一个被大家熟知的传统活动。”协办本次活动的棋社执行主席韩佳表示。

场地早已布置完毕,桌椅摊位围绕荷花池排成一列,围栏上装饰了粉红的花朵。飞花投彩、花间棋舞、剪出芳华、艺境花语……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小游戏引起在场观众一连串的欢声笑语,这些小游戏大多与花朝节的传统习俗有关,不仅生动有趣,也更好地科普了关于花朝节的知识,吸引到不少同学前来参与。

负责猜谜、诗词游戏的长风文学社干事万涛对此印象深刻,成就感满满,他回忆道:“有一段时间,突然来了一大堆人参加我们社团的活动,差点忙不过来,但是那种感觉又紧张又有点兴奋。”

下午四时的阳光温润下来,风吹来,逐渐有了几分凉意。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巴陵汉风文化社负责的汉服秀,由十二花神走秀表演和花神祈福舞蹈和巴陵汉风社团成员走秀两部分组成。

荷花池周围的同学越来越多,十二位花神扮演者等待在荷花池旁,只待音乐响起。随着主持人朗声介绍起一月的梅花,踏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诗句,第一位花神走下台阶。

台阶下,每一位花神扮演者都跳了一段独具角色特点的舞蹈,梅花的高冷清逸,杏花的娇美艳丽,桃花的青春明媚……十二个月的色彩跃动在此。“春风轻拂柳丝长,东方之光映华裳。十二花神落人间,一半风雅一半仙。”表演高潮处,十二位花神集结于荷花池中的平台上,相邀共舞。她们身着汉服,或温婉端庄,或俏皮活泼,完美契合了自身所扮演的十二花神,引得在场观众连连叫好。十二位扮演者轻衫莲步,舞姿灵动,舞出了传统的风华,向同学们直观地展现了花朝节的美,汉服的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舞蹈结束,花神们依序离场,十二月的花交融一时,霎时又飞回了各自的时间。

守得云开终见日,不枉寒露湿青衫

“我们自三月中旬开始准备,工作日每晚坚持排练走秀和舞蹈,大概准备了半个月左右。”作为水仙花神的扮演者,赵彩琴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转了个圈,尽管这场活动的准备活动历时较长,晚上还需要抽时间一遍一遍地排练,但她却只是笑着,说这些只是“小case”,能够像花朝节这样能穿上心仪的汉服自信展示自我的机会,她心中动力满满。

最终呈现在大多数人眼里的花朝节活动,仅有短短三小时,但场地里的每一张桌椅、游戏的每一个环节、舞者的每一个姿态的背后,都有社团成员们数十日的讨论与排演。

背打直、转扇子、绕手腕……模特的排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少模特都是新手模特,身子舒展不开。作为巴陵汉风文化社的社长,徐诗雨始终鼓励和指导他们,一遍又一遍,直到最后都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座椅出现问题、话筒临时出了状况、天气比较炎热等,这些都是花朝节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除了不可抗力因素之外,“我们担忧时间太紧、模特拿不出好的表现、怕活动申报不下来、经费不够、参与活动的人数少。”在活动开始之前,徐诗雨始终保持担忧。

好在,在负责活动的同学们都拿出了百分百的热情与努力之下,在各社团成员的精心布置和有效管理之中,大家的劳动成果取得了认可和成效。作为巴陵汉风文化社指导老师,朱洪峰笑言:“像花朝节这种经典的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启发作用,尤其是让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考虑到成本、外观等因素,除了传统汉服,这次活动中巴陵汉风文化社的同学们还选择了汉元素服装,并且在妆容上更加贴近现代审美。

汉服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一种与历史传统对话的方式,改良汉元素是一种新型服装,在保留汉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的服装造型,如收紧袖口、简化过程、减短裙长……使其穿着更加便利、现代化,形制要求更加宽松,降低了大众了解汉服文化的门槛,更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去是我们走向今天的基础,过去成就了我们的现在,现在成就我们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国人是怎么从过去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我们将来要到哪里去,要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创新,然后更好地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朱洪峰看来,过快的时代节奏以及年轻人更关注新奇的东西是导致部分学生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薄弱的重要因素。

当前,学校始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思政和美育的相关课程,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同时,朱洪峰还建议同学们平时多阅读经典古籍和现代的文学作品,多多实践和体验,在真正地体验和观察之后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自身的价值观,然后才能更好的探讨文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

岳阳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在湖湘文化或者洞庭湖文化的背景下,学校不少师生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落实好湖南特色或者湘北特色的文化宣传,岳阳楼上衣决飘杨,宽广衣袖上鸟兽鸣雀,一派好风景。

传承与创新,宛若两翼,承载中华文化的命运。前者根植于传统,厚重而绵延;后者面向未来,变革而灵动。中华文明奔流不息,清澈鉴人。传承与创新应相得益彰,共同去绘就中华民族壮丽画卷,续写东方文明不朽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