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通过这次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加深了职业理解,强化了志业追求,体会到崇高之“最”,关键在职业有“志”、志业求“真”。实践中要把握“四个真”,做好“四个最”:
最根本的是立德树人求真理。全面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九个坚持”。放眼历史的广度鉴初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领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认准“四个服务”就是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初心所在。融入时代的温度炼丹心。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根本在于党的领导。站上理论的高度强信心。充分认识党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感悟真理伟力,坚定“四个自信”。
最基本的是学为人师有真知。我们依靠学习成为了教师,也必须依靠学习才能走向未来。尤其在智能信息时代,自我循环、自我肯定是最大敌人,要牢记学习没有毕业、只有毕生,一以贯之、终身求学。思维视野要博。老师自古就称“智者”,“万世之师”孔子、三国诸葛亮都被形容为智者的化身,智就智在总是能从政治、经济乃至社会、文化等宽视野解决问题。专业知识要精。专业之“专”在于“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件事情上而不会厌倦的能力”,尤其是教师,要用台上讲倒逼台下学,贮满自己“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碗水”。教学方法要活。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是老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最朴实的是行为世范悟真谛。真理力量需要人格力量去传递。要立威以德立身。没有威信的老师教不出诚信的学生,身为人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要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授课组织得怎样?课程思政落实得怎样?为人师表坚持得怎样?要善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问题,要习惯在与同事的互鉴中改善教学,反躬自省、不断进步。要自律洁身自好,要用底线思维守住师德师风道德底线,逼近“行为世范”高线,锤炼自身修养,淡看功名利禄,热爱教育工作,执着教书育人。
最可贵的是仁而爱人尽真情。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永恒的主题,作为老师就要算好仁爱账,仁爱是“二进制”,如高尔基所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仁爱是“公因式”,孔子讲“有教无类”,其意为不分贵贱贤愚,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老师更应该用仁爱去感化。仁爱是“累乘积”,教育有起点,仁爱无终点。学生学习进步是螺旋递进的过程,人生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成长规律,好老师只有真正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才能久久为功、成其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