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衢州,烤饼尤为出名。烤饼在很多地方都各具特色,而在衢州的制作手艺与制作条件则更为独特。
在原料与初步制作方面,衢州烤饼倒没有太大的特殊之处。白面包入猪肉、梅干菜、葱花等各种馅,封口后根据要做烤饼的尺寸分别摁至相应的大小。大烤饼有十几厘米的半径与三四毫米的厚度,小烤饼有五厘米左右的半径。在这摁的过程中,倒也有些玄妙。大烤饼不能摁太用力,不然到时候会出现一大块没有馅的情况;小烤饼同样不能按得太轻,因为万一中间没熟透可就麻烦了。紧接着撒上芝麻过后,就要用到一个特殊的器具了——特制的炭炉。
炭炉这种东西,在现代都市中已经很少见了,更别说这种特制的了。其高一米多,半径有大有小,但炉子的开口通常都是十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在炉子内形成对流,用于保存香味。不过据街头的师傅们说,这样是为了能尽量放更多的烤饼。烤饼在其中烘上一会,便开始“吱吱”的流油,香味也随之扑鼻而来。随后便用钳子夹出来了。且看那大烤饼,薄而脆,因而甚至有些镂空,但当你咬下去时,伴随着“咔嚓”一声,松酥的外壳携带着肉香、葱香、芝麻香碎裂而开,鲜香在舌中绽放,直击心脾。而小烤饼,厚而实,一口下去外焦里嫩,油而不腻,肉质软糯。
衢州烤饼,流传于衢州的街头巷尾,虽难上大雅之堂,但在我小的时候,将其称为下里巴人般地盛行也毫不为过。不过,我吃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或许是因为城市中炭炉的逐渐减少,或许是因为城市中各种其他小吃的逐渐增多,衢州烤饼的身影正在逐渐变少。偶尔我也在一些小吃店里吃过一些所谓的“衢州烤饼”,但当其入口的一瞬间,那软软的感觉就瞬间告诉了我这并非正宗。“现在都没人用炭炉了~”奶奶的话出现在了脑海。在上一次国庆归家时,我看见我之前常去的一家衢州烤饼店也换了招牌。啊,我下一次想再吃一吃衢州烤饼,又该到哪去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