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5年3月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校园视点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野志冶在心中 野愿冶在行动 要要要我校学子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

□ 作者 学生记者黄文静,姜志林,陈思玲,王蕴文

冬时已至,南湖之畔,冷意阵阵袭来,但热忱难却11月28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学校体育馆的热烈之中,落下帷幕。

为期10天左右的志愿活动中,学校的500余名青年志愿者身着志愿服装穿梭于赛场内外。他们四处奔走,用脚步丈量赛场,用爱心为比赛带去温暖。志愿者们怀揣对志愿的热情,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青春力量推动着大赛的顺利进行。

坚守,“足”够暖心

足球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而“幕后人”志愿者们则认真负责地做着保驾护航工作。

“我们志愿者不只是在服务他人,我们同时也被保护、服务着,这是一个相互温暖的过程。”经管学院24级刘行畅作为志愿者,被分配到岳阳市十五中女足场馆服务组。

从面试到培训,刘行畅满怀好奇与期待。然正式开始赛事志愿活动之时,气温骤降,天气转寒。站在足球场外,维护、管理秩序的刘行畅并未被冷空气吓退,而是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守住场地秩序。“姐姐你冷不冷啊?”一位高中女生的“搭话”让她深感暖心,随后女生递来的暖宝宝,更为她的志愿活动注入了爱的动力。即使天寒,长时期的站岗,也仍旧挡不住刘行畅的满腔热情。

组员们相互帮忙拿饭,搬凳子;期间有需求的组员离开,其他组员积极帮忙替岗;巡视关心情况的组长,主动给组员买巧克力,避免组员出现低血糖等情况……整个志愿过程中,刘行畅感悟深刻,在传达爱的同时也收获着爱。志愿服务,为她带来全新体验,付出的爱心终有回馈。

“虽然辛苦,但收获和快乐更多。作为志愿者应该热心,把激情拿出来,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并学习团队协作,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同为24级的化工学院宋尚城,亦在足球赛场上保障着比赛的顺利举办。他作为球童组组长,分管着球童,即捡球人员,深感户外捡球需要体力,而淋雨更是一大挑战。

捡球员在湿漉漉的草地上留下串串脚印,雨中的志愿者深深刻在宋尚城的脑海中。有些人因分不到雨衣,只能在寒风中淋雨,但他们仍然坚守岗位。雨水和寒风侵袭,捡球员的视线也许模糊,更加专注、坚毅,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现着志愿力量。

同样负责女足工作的志愿者,来自体育学院的大二学生贺大宝,作为足球比赛的担架手,以另一种形式诠释志愿精神。

“在赛前进行了现场培训,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放置担架,如何去响应裁判手势,如何将伤员平稳移至担架中。”提前培训让贺大宝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及细节。一个担架由四名担架手协同负责,担架手必须时刻准备着,专注现场情况,密切关注裁判的指示和判断,并迅速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故现场。“要做得更好。”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扎根于贺大宝心中。

独自站岗,团队之间密切协作……志愿者们不论天气如何,始终在岗位上坚守着,以青春担当、奉献精神,保障着足球赛事的正常进行。

积极,“排”除万难

排球场馆内,比赛激烈胶着,观众席上时不时响起掌声与欢呼。

志愿者们则在各个角落,感受着现场紧张、热烈的气氛。

体育学院23级武倬漳作为志愿者,在岳阳市九中负责男排赛事的相关工作。在场馆功能区进行接待,引导运动队伍到达三楼指定区域;为观众、工作人员指路;站好赛场出口的每一班岗;偶尔搬水,搬桌子。武倬漳以爱心、耐心、责任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当面对与外国友人沟通不顺,听不懂对方的需求,而只能用手机翻译的情况时,武倬漳深知及时沟通、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不管遇到什么麻烦都要有耐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挑战都要积极面对。”锻炼自己,清晰对自身的认知,他亦收获颇多。

“每一个活动的成功举行都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再小的岗位也很重要。”新闻传播学院24级王钰莹同样在岳阳市九中男排赛场上值岗。为运动员、工作人员指路,尽可能劝导场馆内随意吸烟等不良行为,她深谙志愿者在赛事中的重要性,以热情大方的态度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付出型”人格,在中文学院22级焦煜婷眼中,志愿者充当这样的角色。赛事期间早起晚归,为运动员补给物资,引导运动员到相应房间休息,焦煜婷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亦让她忘却了“累”的担忧,对志愿工作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能不能带走香蕉?”运动员们的询问,同他们近距离接触,也让焦煜婷深感有趣,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与管理人员对接,负责现场器械管理工作,长时间的站立,这些并未使新闻24-2BF熊益感到乏味。从志愿活动开始前的紧张、惊喜与激动,到正式参与到活动中,她力求锻炼自身,丰富人生阅历,看到更广阔的一面。

比赛很激烈,运动员们很团结、热血,我们在场的无论是志愿者还是观众都深受感染,充满了正能量。新闻24-2BF杨琴深受现场氛围感染。作为宣传组志愿者,她主要负责引导媒体老师进场。看管现场,登记、管理内场服装,如“桥梁”般,杨琴尽可能服务好每一个人。

真诚投入,保持积极、向上心态,青年志愿者们克服重重难题,展青春之姿。

传递,“篮”以忘怀

正式成为志愿者前,志愿者们接受学校为期两天的培训,内容涵盖了沟通技巧、礼貌礼仪、急救知识等方面。提前踩点熟悉场地,志愿者们一步步“通关”,尽自己所学,展现志愿者风范。

“如何做好一个志愿者?”在成为竞赛场地服务志愿者前,中文学院22级于洁在搜索引擎上敲下这个问题。激动之余的迷茫、疑惑,使她担忧自己无法胜任好志愿者这一角色。然正式“上岗”后,她便自然地适应了这一身份,明晰自己该做什么。

“以积极向上、乐观态度做好志愿者工作,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的意义就在于此。”于洁笑着说道。

与于洁在同一场馆的中文学院22级王婷锐目光如炬,“接待篮球运动员,引导他们去指定场地,为他们提供帮助。”于她而言,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提高了沟通能力,学习了专业技能,结识了更多朋友,意义非凡。在这期间,志愿者们活力与热情的洋溢,亦为冬日的赛场增添了丝丝暖意。

本着感受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体育学院23级齐皓田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当时新疆队打完比赛之后出来,外面围的粉丝有很多,然后我们搭筑人墙给他们清路。”忆及难忘的经历,齐皓田与其他志愿者以身体筑“墙”,为运动员们开路。堵堵人“墙”,正是志愿者们用志愿精神为运动员搭建起的保护伞。这次“做伞”经历不仅让深刻理解志愿服务的“为大家”精神,更提升了自己的交往能力,结交了许多朋友。

从天未晓或是蒙蒙亮之时,到夜幕降临之际,501名青年志愿者奔波于赛场的各个角落,展现自身的价值。

点点星光凝聚成灿烂星河,渺渺细水汇集成无边大海。志愿者们以热爱与责任心传递着爱和温暖,“当然会,未来会参加更多志愿活动。”奉献与爱的故事,湖理学子将继续在青春的广阔田野里书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