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5年8月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文艺副刊 红船破夜,长帆渡春 你,从光中走来 星火灿烂,奋勇前行 点亮红色星火,谱写百年新征程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点亮红色星火,谱写百年新征程

□ 本报记者 王蕴文

在漫长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日子被历史铭记,总有一些精神在时光中闪耀。19217月,南湖红船上的星星橘黄灯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燎原之势。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过了一条荆棘遍布却光辉灿烂的道路。今天,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接点上,回望百年征程,回望那段照亮中华民族从浑沌走向清明,从苦难走向灿烂的漫长征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无数成就的背后,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前仆后继。

革命年代,信仰的光辉照亮前方的路。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的誓言,展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信仰纯度。中共首位女中央委员,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在武汉地下工作时化装成捡破烂的老太太,被捕时高喊“我为解放工农劳动大众而死,死得光荣!”,“断肠明志”红军师长陈树湘,重伤被俘后扯断肠子,壮烈牺牲。

解放战争,人民的胜利是无数英雄党员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忠诚。

无数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胜利,为了国家和民族,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勇气。舍身炸碉堡解放军战士董存瑞,隆化战斗中手托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怕死不当共产党”少女英烈刘胡兰,面对“自白”威胁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建设时期,时代的进步见证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足迹。

公而忘私是这个时期党员的共同特征。“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时传祥,发明“背桶弯腰三步法”,被刘少奇称为“人民勤务员”,为抢救国家财产壮烈牺牲的向秀丽,临终仍然关心工厂安危。

改革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是共产党员创新的勇气托来的。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的风潮吹遍中国,“金牌工人”许振超,创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初中文化却写出80万字操作手册;公交车售票员服务楷模李素丽,自创“四心服务法”“盲文票价法”。

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是共产党员新的使命担当。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是中共党员对人民的忠诚。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暴雨夜赶回驻村途中遇难,日记本里记满扶贫计划;华坪县女高“燃灯校长”张桂梅,12年助力1800多名贫困女孩走出大山。

一百一十年前,李大钊倡议的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如今正在世界东方昂首挺立。先辈们当年的追问与探索从未停歇,后代青年们仍在努力保留火种,“青春”“奋斗”“担当”等词语仍是每一代青年融于血脉里的追求。“风雨不止兮,我心不灭;风雨止兮,我心愈明。”千千万万前仆后继的党员干部是百年前的光,延续到今天,依然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

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新青年到新时代青年,从百年沉沦到迈向复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春从来不是某个时代的专利,而是所有时代觉醒者共同的名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接续奋斗的先锋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是传承建党精神的最好年纪,有如当年的他们,在稚嫩的年纪闯出一片天,将自己的名字闪亮地镌刻进漫漫历史的卷轴中。

今天,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人的故事,更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信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用生命去践行的誓言。当我们漫步于繁华的都市,享受和平于幸福时,不应忘记,正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盛世中华。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情怀,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未来,是由我们主宰的时代。在这个庄严的日子里,我们承载着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部署,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昂首迈向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