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迷茫的毕业生们来说,就业意味着即将驶入一片不知名海域,而学校和老师就是那经年累月驻守在船上的掌舵人,手拿望远镜仔细地勘测前路,时刻留心航道的突变和水面下的冰山,为毕业生的远行劈波斩浪、保驾护航。
招就处:搭建平台,服务学生
招就处主任刘理抬手看了眼手表,距离供需见面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他正最后一遍确认现场无误,准备迎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们的到来。
作为负责校园招聘多年的老师,他深知校园招聘对于学生来说的重要性,“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校园招聘是他们主要的找工作途径,学校往年大概有46%的学生都是通过学校的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因此,学校招就处十分重视校园招聘会的组织,今年的宣讲会次数再创新高,参会企业也远超往年。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希望通过扩大到校企业的数量给毕业生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据学校招就处消息,自9月17日下午首场专场招聘会举行以来,学校共组织了宣讲会近200场,其中参会单位共有181个,总的参会毕业生数为7893人,共提供27198个岗位。除宣讲会外,学校还组织了5次应届毕业生双选会,其中参会单位数为238家,总的参会毕业生生数为3284个,提供岗位数达8885个。
自2016年起,学校就对即将进入毕业季的大三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意向问卷调查,精准掌握其求职意愿、求职地域等相关信息,建立动态数据台账。毕业生可以在供需见面会前一周登录学校就业信息网,搜索本地企业相关意向岗位,投递自己的电子简历,若通过企业初选,可在供需见面会上直接进入面试,避免在现场四处寻找的烦恼。与希望课堂内容实时更新的教师相同,校招就处在这几年间,一直进行着信息更新,为毕业生们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精准帮助应届生就业。
辅导员:勘探前路,把握航向
9点,见面会正式开始。“你这份简历做得比较好,但你看看这个部分还有待修改的地方,如果加上这个会更……”馆外传来浅浅的说话声。正在指点学生的是机械工程学院16级辅导员吁唾,“刚刚指导的学生说实话我也不认识,只是看她们在馆外不停徘徊,猜测她们可能有些迷茫或遇到了一些问题。学生遇到问题,老师自然要提供帮助。”为互不相识的学生,他在馆外默默驻守答疑解惑;为自己的学生,他在会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
在供需见面会开始之前,机械工程学院从10月份就开始将掌握的各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和相关统计数据,通过QQ群通知应届毕业生们,引导其中有就业意向的同学找到适合并满意的单位。?“之前我们学院就与一些企业有良性的互动,并且依照目前的就业形势,工科很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次我们学院在经过这样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学生能很清楚地给自己定位,找到就业的核心优势,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他相信同学们都能如愿以偿。
在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文科生的就业一直被唱衰,但馆内中文学院的学生可谓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穿着正装,带着自信从容的微笑,面对用人单位的犀利问题也能对答如流。
问起就业辅导老师,他们都十分感激辅导员蔡洪春。“我们学院要求来见面会的学生都着正装,不论结果如何,首先要用认真的态度面对。”蔡洪春一直守在见面会现场,随时跟进学生们的面试情况。
相较于就业比较主动的,她更担心的是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方向的人。“前几天我才遇到过一个。那个学生在电话里向我求助,他很紧张地说,蔡老师,我现在很焦虑,我知道自己要去找工作,但我真的不想去想这件事,我不想面对。”这是应届毕业生普遍的心态,又焦虑又逃避。
“在我看来,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调整心态,提高能力。”在这段时间里,她做的最多的就是鼓励,鼓励焦虑的学生先走一步,因为她知道先走一步那么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她常常和学生们说,除了打好自己本专业的基础外,提升综合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多读点专业外的书或去做兼职等等,只要行动了,总会有提高。
在入馆口处有一个大屏幕,上面显示的是云就业平台数据分析。屏幕前是寸寸挺直的腰板,一眼望去,在其中有个略微佝偻的背影,指着屏幕和别人交谈。背影的主人是数学学院的授课教师孙保明。“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了解市场行情、调研市场需求。回去后我要结合市场需求,更新授课内容,为我们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实时的信息。”他笑着说,一字一句都想着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护送每一位学生顺利地走出学校,收获圆满的第一份工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是学校和老师们不惜拼尽全力的全部意义。(学生记者/周熠 赖诗妮 赵蕾 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