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0年12月1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聚焦“课程思政” 经管学院:将“企业家精神”融入育人实践 学生谈体会(一) 学生谈体会(二)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管学院:将“企业家精神”融入育人实践

□ 作者 邱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教育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对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总遵循。

2020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吹响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号角,《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

早在201910月印发的《湖南理工学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中,学校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到教务处,到各个教学院部如何进课程思政工作都提出了要求。经管学院紧紧围绕学科和专业特色,将“企业家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协同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让课堂有了“1+1>2”的奇妙效果。

12月初,在湖南理工学院第45期教学沙龙上,经管学院党委书记王淑霞,教师高小玲、易翠枝,和两名学生代表前来慷慨分享,从学院的顶层设计,到教师的教学创新,再到学生的创新创业,经管学院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转变观念:“经师”到“人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王淑霞书记认为,要想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大多数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无须进行思政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已成为惯性,为此,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学院党委首先考虑的问题。”

“入眼、入脑、入心、入行”,王淑霞组织经管学院党委班子成员,近年来多次学习和探讨课程思政开展模式,以党课形式为广大教职员工讲授“为什么要课程思政、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课程思政”,围绕课程思政广泛开展了大讨论,让教师认识到,教书育人,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积极引导教师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给专业教师上课,培养思政课程意识,共同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坚始终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专业特点,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教学讲究的是 ‘润物细无声’ , 不能为思政而思政, 需要把思政融入到语言和学习中去, 不能变成 “两张皮” , 不能搞形式主义。 ” 现在,经管学院的老师们基本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将“育人”工作视为教学重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思政内涵,多举措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系统谋划:“课程思政”写进每个教学环节

 

观念有了转变,顶层设计也就应势而来,全院师生从上至下科学谋划,确保课程思政与教学环节有机融合。

针对目前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普遍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缺乏完善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忽视“课内”与“课外”思政的统一、忽视学生线上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缺乏创新和灵活性等问题,学院制定了《经管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结合专业特点明确了经管学院课程思政的重点是围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企业家精神”,并以“两课”“两线”为维度进行课程思政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两课”是指课内和课外,“两线”是指线上和线下。

课内,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将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专业学习始终。理论教学中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国家产业政策融入到相应的课程当中,在相关课程中融入责任担当意识。课外,则是通过多方联动,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也不忘育人初心。经管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科研方向,以科研检验党建成果,通过微党课等支部活动学习党中央重要文件,引导教师和学生自觉围绕“国之大者”开展研究,把研究方向聚焦在治国理政的难点痛点上,聚焦在区域与地方经济的发展上,形成了全面对接乡村振兴、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创新驱动等具有学科和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

围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精心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共有200余名师生亲生参与其中,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锤炼了优秀品德。“助力乡村振兴,传承红色精神”、“推进地标产品,圆梦乡村振兴”、“古朴逢春——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致敬非凡匠心,传承工艺之美”“情暖桑榆-空巢老人防骗关爱”等多个“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在这几年成立并发展壮大,每年开展包括新思想宣讲、爱心支教、精准扶贫、公益帮扶、主题调研等在内的多种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

除了专业课堂,经管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打通“双线”,辅助课程思政有效实施。学院党委和群团组织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基层党组织在“线上”与“线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制作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喜闻乐见的能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网络游戏、微电影等。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线等网络教育平台作用,全方位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思政教育和企业家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学院辅导员易振铭以个人名义开通运营的公众号平台“慕铭而来”保持一周一更的频率,内容紧跟时事热点,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从防疫知识到心理疏导,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线上思政学习平台。

到目前为止,经管学院在课程思政方面已有3个项目获得省级科研立项,发表论文2篇,在全院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科学研究工作、社会实践、学术活动等方面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并实施。

 

融入课堂:“企业家精神”与专业课程完美结合

 

20207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企业家要带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2016年以来,结合经管类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明确“企业家精神”的立德树人方向,通过加强教学线与学工线的育人合作,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从全院宏观构思,到各专业分类推进,再到专业课程思政打磨,全员、全程、全方位进行课程思政育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 经管学院积极坚持推进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进入课堂, 引导教师加强学习通、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等新兴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提高学生参与度与主动性,让课堂活跃起来, 课程思政改革才能更有效率。

“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 不仅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有利于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更有利于引导教师热爱教学、 倾心教学、 研究教学, 潜心教书育人。 ”经管学院人力专业负责人易翠枝说道。

高小玲老师是学院里第一批开设线上课程的教师之一,她巧妙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热点无缝衔接,获得了大量学生的关注和好评。在其《社会营销》一课中,在解读“企业发展要兼顾社会福祉”这一知识点时,她将其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企业利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管学院的学生不论是自主创业还是走进企业成为‘职业经理人’,他们都是未来中国企业的中坚力量和代表,就像一颗种子,你在他心里种下什么,就决定了中国企业未来会走向哪里。”

党委牵头,各部门联动,以部分课程思政改革为试点,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驱动,在全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是近年来经管学院课程思政成为全校典范的独家秘笈。经过老师们的探索研究和努力实践,经管学院已收集到相关思政资料,完成了教学大纲的修订,并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实施。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培养要求撰写了课程思政案例,现已完成100多篇课程思政案例。

“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与各项专业素质紧密相关,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意识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节节攀升。仅2020年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达33项,是4年前的7倍,涌现出了朱孝天、闵俊、刘灿、高瑞雅、胡益苗、刘令、潘归华等一批创业学生,也产生了湖南穿搭际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湖南智行研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万悟商品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益老裕康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优田客农产品有限公司、湖南拥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公司。毕业生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不论是雇主满意度、就业满意度还是职场晋升速度都名列前茅,在中国传媒大学推出的“本科专业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5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