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数字报纸

2022年12月31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3-0827/G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本科教学工作 在 2022 年本科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近五年本科教学工作回瞻与展望

按日期检索

12 2017
3
4

湖南理工学院校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 2022 年本科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 作者 党委书记 卢先明

老师们、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在我校深入推进“四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大会,总结学校近 5 年来的教学工作,表彰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充分体现了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等教育作为科技、人才、创新三要素的重要结合点,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

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成绩:获批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2 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86 门;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获省级奖励 63 项;学生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 272 项、省级奖励 965 项;学生考研平均录取率达到 15%以上;“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一体两轮三核四优’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和“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三维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两项成果分获湖南省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交出了一份坚持以本为本,培育时代新人的良好答卷。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小立同志全面总结了学校过去几年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点出了 6 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校下一步教学工作作了详细安排,我完全赞同。6 名同志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做好本科教学工作谈了各自的认识和体会,听了很受启发、深受感动。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发扬光大,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深刻反思,尽量避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高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回答好“新时代三问”,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认识。

一、 回答好“为谁培养人”,才能把握好正确的办学方向

“为谁培养人”是关系教育举旗定向的根本性问题,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与丰富。但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从未改变。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教育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偏航。

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作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合为一个部分进行论述,为我们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要“带头学”,二级党组织在“干中学”、基层党支部要“对标学”、师生员工要“跟进学”,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成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思想武器、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二是要准确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新变化新要求。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怀进鹏部长强调,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教育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提出了 5 个“深刻认识和把握”,对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作出了重要研判。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把本科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三是要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我们始终要立足湖南谈发展,服务湖南作贡献,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找准定位、主动融入、积极作为,聚焦石油化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港口物流、湖湘文化等领域,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布局,凝练专业特色,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二、 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才能把准人才的合格标准

“培养什么人”回答的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抗日战争时期,在极度艰苦简陋的环境中,西南联大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先后培养出 8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 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 位两院院士及一百多位人文大师。这所经历了抗日烽火洗礼的大学,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书写了高校“培养什么人”的完美答案。如今,当代青年生逢盛世,但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大学生: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因此,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青年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

一是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行动。坚持在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思想定力和战略定力。

二是要创新大思政课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学生认识世情国情民情。灵活运用湖湘文化和本土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时事教育,上好“红色思政课”,增进学生对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的认识,教育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增进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厚植家国情怀,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理论认同和道路认同。

三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守牢底线,在矛盾困难面前能迎难而上,在小我与大我之间能作出正确抉择,把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三、 回答好“怎样培养人”,才能践行好人才培养的政治担当

“怎样培养人”回答的是教育目标能否得到有效实现。能否答好这一问题,检验的是学校办学的质量与水平,体现的是学校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答好“怎样培养人”,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是关键。

一是要探索专业建设新路径。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先导。我们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以前瞻性、战略性眼光对专业提前谋篇布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优先发展一流专业,加快建设“四新”专业,全面推进专业认证。专业认证事关专业生存、学生发展和学校声誉,目前通过认证的专业数与我校办学水平和地位很不相称,各学院要引起高度重视,学院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抓、抓到位。

二是要紧抓课堂教学主渠道。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为抓手,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特色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体系中,紧扣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用学理、事理讲清楚原理、道理,以如盐在水的方式,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

三是要深化协同育人新模式。要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认真设计更具弹性、更加开放的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各专业课程模块,通过主辅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路径,用好、用足慕课与在线教育,链接全国、乃至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要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完善立足应用、面向产业的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以产教融合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全省乃至全国的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着力打造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双向联动、全程贯通的新局面。

四是要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老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一要有理想信念。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政治引领,引导教师提高政治站位,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责任。二要有道德情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引导教师既要精通专业、做好“经师”,更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三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学识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四要有仁爱之心。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们要全心全意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关爱学生、教学上吸引学生。同志们,“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当前,有的教师把主业当副业,教案数年不变,这都是对学生不负责、对学校不负责,对职业不负责的表现。我们要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全体教师务必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把更多精力、更多时间放到教书育人上来,放到本职工作上来,回归初心,回归教育,回归课堂。

五是要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命线,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我们的根本遵循,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是我们的底线要求。学校对标对表出台了《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实施方案》,必须要尽快推进和落实。达成度评价是我们确保教学质量的基本流程,也是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的基本要求。教育部已启动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我校拟于 2024年年初接受评估,各单位一定要提前谋划、抓好落实。还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将其作为持续改进各项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专业调整、确定招生计划、职称评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是要牢固树立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学校生存发展,关乎“创大申博”目标任务的实现。在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工作要求,以更新的思路、更实的举措、更有力的保障推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营造全校上下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教学的良好氛围。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对高等教育规律,尤其是本科教学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学习,经常地深入教学一线,提高治校办学能力。各学院主要领导是本科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学工作上来,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关系,引导和支持教师进教学研究。相关部门、全体教职员工要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做到全员重视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支持教学。其次是继续加大教学投入。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建设了实验实训中心、新体育馆、田径场、游泳跳水教学楼,提质改造了语音教室、土建学院实习工厂,启动了音乐学院教学楼改扩建、实验室搬迁、部分学院教学场地调整等工作,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规范教学场地管理,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为本科教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老师们、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已经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指示、对人民教师的殷殷嘱托、对青年学子的拳拳期待,回答好高等教育“新时代三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扎实地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而团结奋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在线订报
| 在线投稿
主办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