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报告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对“两个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了科学论述。我们要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谱写课程育人新篇章。
一、坚持凝心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课程思政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为我国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切实发挥课程育人作为立德树人关键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一是,创新打造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积极组织优秀思政课教师深入开展集体备课,讲深、讲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思政课程教材的修订,完善教学设计、配套教学课件,形成一批优质课程思政教学示范性课程群。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伦理学、人文教育等课程思政核心理念纳入教师岗前、在岗培训以及教学能力专题培训之中,积极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系统性提升教师政治觉悟、思想理论水平以及思政教学技能,增强课程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其次,助力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树立崇高的育人目标、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感和责任感,指导教师在潜移默化的知识传授中构筑学生的“精神大厦”。
二、坚持固本强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树立正确审美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与精神标识,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结升华的基础。艺术教育是美的教育,“由美入善,以美化人,以美育人”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宗旨。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革故鼎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敢为人先、通变求学”等价值观念有机融入艺术课程教育,以知识为剑,思想作盾,厚植爱国情怀,提升品德修养,提高艺术审美辩别力,筑牢审美底线。一是,优化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思政资源整合。充分激发教师利用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课程思政资源的热情,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育人资源、阐发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知识点,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能力。二是,革新教学模式,改进知识传授手段。切实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从单纯注重课堂知识学习转化为注重社会、课外和实践的知识学习,促使传统文化育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同时,不断完善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项目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育人教育中的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艺术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坚持守正创新:以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提升艺术创新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统领,对“两个结合”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了科学论述。我们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给予深刻理解,切实贯彻到艺术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当中去。一是,以新文科建设为纽带,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通,创新诠释表达文化,突出文化贯通。二是,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研究与教师教研项目融合,以课程开发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以学科竞赛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创新教育与艺术实践教学融合,以社团活动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理念,将“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能力培养贯穿于艺术课程教育始末。三是,完善评价体系,推进多元考核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三个要求,切实推进多元考核改革,奋力谱写艺术课程育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