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在学校举办的“湖南理工学院2023年课程教学改革观摩与研讨”活动中,美术学院的李思老师介绍了“五化并举,协同育人”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体系,通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思政案例平台辅助教学,并且充分利用VR技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3D模型展示等虚拟实践手段,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家具设计的魅力。
记者深入了解下得知,美术学院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早已开始进行摸索,如今已是硕果累累,打造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线上教学平台、微课视频等优质信息化教学渠道。
打开岳州窑柴烧工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屏幕中的岩石、草木与蓝天共同构成了一幅逼真的野外场景。跟随着镜头的移动,观看者似在丛林间穿行,直到一栋砖瓦房出现。镜头继续向前推进,屋子里的柴烧窑便映入眼帘。
登录岳州窑柴烧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账号,并点击“开始教学”后,屏幕上弹出“欢迎进入无烟柴窑搭建环节”等词条提醒着观看者,他们已经进入岳州窑柴烧工艺版的“我的世界”。
在这个由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学团队创设的信息化教学世界,呈现了岳州窑从窑洞打造到瓷器产出的全流程。原本三到五天不间断的烧窑过程浓缩至二十五分钟,学生们可以体验传统上高危险、高成本、高消耗的烧制过程。
从最初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入课堂,到教师录制的微课拓展学生课后学习资源,再到学习通、智慧树等线上教学平台为课堂打造从签到到考核的“一条龙”服务,伴随着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具有交互式、沉浸式特点的拟现实环境教学模式的出现,信息化教学不再流于表面,而向着推动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转型升级。
“把这个视频加进去,微课总时长可能会超过45分钟。”余水香坐在办公室电脑前跟一位正在做线上精品课的老师通话。作为信息中心文科实验室主任,余水香是学校较早接触、研究和发布微课的教师之一,她的工作便是协助教师们进行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中心的虚拟演播厅里,架设着一台提词器。前来录课的老师站在绿幕前,灯光从天花板上铺设的设备打下来,投射到他们身上。摄像机后侧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三台电脑,供录课时的技术人员操作。音视频制作室、自动录播教室、化学学院仿真实验室……这些智慧教室为信息化教学插上羽翼,借着“东风”与“云端”相连。
“来我们这里录课的老师很多。”余水香翻开放在电脑旁的日历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计划来信息中心录制微课的教师姓名。
老师们已录制完成的微课视频仍存放在她的电脑磁盘里。李思、刘姿均、欧昌杰……一个个以名字命名的文件背后,是他们为信息化教学付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见证。
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袁上杰也在信息化教学领域深耕多年,“信息化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不应该回避它,而是拥抱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他与团队打造的岳州窑柴烧工艺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录制的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设计与思维》都成为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典范。
回归课堂,他也习惯于利用学习通等软件进行学生的签到、互评等,在他看来,“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起师生、生生间了解沟通的桥梁,用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
“从教育学和教育技术的角度来说,教学内容是根本,信息化教学是辅助,我们应当立足内容才能利用好信息化。”余水香依据信息化教学现状结合自身经验谈起。
沿着信息化已铺就的路,穿越重重森林,一座石窑矗立,窑顶的烟囱残留着千年前的余温,袅袅炊烟里一件件精美的瓷器浴火而生,虚拟仿真擦亮中国青瓷的文化印记。
乘着“信息化之风”,从无到有衍生出多样技术形式,教师们在课堂上、演播厅里巧用教学平台,将晦涩难懂、不易操作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渐绘出信息化教学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