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提升师范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师范教育基本情况
“师范”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底色,学校始终把师范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且优先发展的位置。学校现有师范专业9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 个,在校本科生3387人,占学校本科生比达21%,其中公费师范生在校人数1379名,占比近40%。学校高度重视师范教育,2017年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2018年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下设教师教育教研室,2021年成为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单位。学校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以专业认证评和估为抓手,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使命,努力提升师范类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专业认证为抓手 努力提升师范人才培养水平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专业认证工作,通过举办全国地方理工类本科院校圆桌论坛、全面落实“以本为本”教职工暑期培训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推进会、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会等活动,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明确了专业认证是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抓手,把“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作为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提升的行动指南,落实到学生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推进师范专业认证的十大举措。
一是强化保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卢先明为组长,副校长徐小立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教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湖南理工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强化相关部门和学院职责,保障认证工作顺利实施,推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目标的实现。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2018年以来,学校先后出台了《湖南理工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方案》《湖南理工学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教学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实施方案》《内涵建设专项绩效划拨方案》等相关支持文件,建立健全能够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广大师生参与专业建设积极性、主动性的目标责任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等,为有效推进师范类专业建设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还进一步深化了与岳阳本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的合作关系,不断完善“高校、政府、中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构筑了支撑专业认证的制度、流程、标准、运行监测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育人成效。
三是优化课程结构。学校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全面贯彻OBE教育理念,全面对接教育部专业认证体系和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切实强化“一践行三学会”,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师范生职业发展需要,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优化为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中学教学基础与学科教学、专业选修、教育实践等模块,各师范专业还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专业认证的相关要求,增设了教师教育相关课程。
四是打造一流课程。学校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一批一流本科课程。学校获批的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均为师范专业开设的课程,8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中纳入师范专业培养方案的有47门。学校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有力支撑了师范生培养。
五是推进教研教改。学校坚持每周二下午不安排教学任务,各基层教学组织按照计划组织教研活动。学校在遴选推荐省级教研教改项目时,会适当向师范类专业倾斜,确保师范类专业的学科教学项目占一定比例。每个学期,教务处都会组织开展课程考核改革项目立项和结项审核,对开展认证的专业给予适当倾斜。
六是完善教学条件。近年来,学校投入200 多万元对语言实验室、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三笔字”实训室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相关实验室进行了建设;投入100余万元建设智慧化教学与学习空间,另建成常态录播教室等 14间,为教师和“未来教师”开展“课堂革命”提供有力支撑。
七是创新实习模式。学校进一步深化与岳阳本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的合作关系,建立由“高校—政府—实习基地”三方合作的“校—政—校”多元联动、开放融合的培养模式,实现“政府主导、高校主体、基地主责、深度协同”的三位一体共建、共享、共育、共培机制。目前,学校已与岳阳地区 50 所中学确立了共建教育基地的关系,明确了基地建设和师范教育实习方案,接下来的三到四年,学校将投入至少 400 万元用于这些实习基地的软、硬件建设。
八是加强队伍建设。教师培训体系和竞赛体系完备,活动丰富,且这些活动都面向师范生开放;改革职称评审制度,设置教学型教授类型,为长期在本科教学一线且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开辟了职称“绿色通道”。近五年来,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共57人次,其中教科院和二级学院承担师范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获奖25人次。
九是注重技能培养。学校高度重视强化师范基本技能教育,要求师范生在掌握传统的“三字一话”基本功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信息化和智慧教学能力。学校每年组织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不定期举办“滨湖师范讲堂”,邀请名师名校长与师范生对话交流,部分学院师范专业举办了四项全能竞赛等等,这些措施既厚植了师范生的教育情怀,促进了师范生的师德养成,也提升了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十是开展自评自建。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在线学习培训,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邀请校内外专家来校指导师范专业认证和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湖南理工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实施方案》已在全校铺开,推动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对照毕业要求,反向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以三个达成度,评价、反思、改进专业教学质量,保证了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达成情况评价良好。
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推进情况与成效
学校自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以来,结合我校师范专业建设实际和湖南省师范专业认证的整体布局,遴选美术学专业为首批参加湖南省2020 年师范类二级认证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化学为第二批认证申请专业,物理学、英语为第三批申请专业,其余师范类专业作为第四批申请专业。
我校美术学专业始建于1972年,是湖南省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美术教育专业之一,现为国家特色专业、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重点专业、特色专业。2020 年 4 月,美术与设计学院正式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成立了以院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专业教师为成员的专业认证团队,先后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师范专业认证培训会、邀请专家进校讲座等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师范专业认证为突破口重塑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认证准备到完成专家组进校考察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中,美术学院党政同心、上下一体,群策群力,不断攻克认证专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扎实推动完善“一践行、三学会”的师范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学校、学院、教师各个层面上下“一盘棋”,履职尽责、埋头苦干、精益求精,完成了认证工作的一项又一项任务,将专业认证理念和方法辐射到其他专业,树立了学生中心理念,形成了基于达成评价持续改进的质量闭环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推进了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升级。5月11日,在美术学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意见反馈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我校对认证工作的重视,肯定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师范教育办学模式,并对美术学师范专业的特色优势及人才培养成效等予以认可。
美术学作为我校第一个接受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对于学校来说,发挥了认证专业的示范作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辐射到了更多的专业,找准了衡量师范专业办学水平的尺子和刻度,在全校形成“人人关心认证、人人了解认证、人人参与认证、人人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做贡献”的浓厚氛围,对提升学校师范教育办学水平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学校其他 8个师范专业的认证正在有序开展。预计三年内将分批完成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工作,为我校师范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