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旅程的终点,都是下一段旅程的起点。每临毕业季,就业便成为了高校与毕业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经过大学时光的磨练和沉淀,在学校精准施策、全力托举下,应届毕业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如何解决学生就业?”“做出哪些准备来促进就业?”“如何助力学生职业规划?”为此,就业处处长喻运斌表示,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邀请企业、行业精英、优秀校友进校分享求职经验,传输市场需求;注重校企合作,主动邀请企业入校招聘,举办企业招聘会,打通学生择业渠道。
个人素养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
南湖之畔,微风轻拂。双选会现场熙来攘往,教学楼走廊两侧有序摆放着入校招聘企业的简介牌。湖理学子整装待发,企业HR翘首以盼。毕业生们纷纷手携精心制作的简历,将一份份简历递与企业招聘人员。
在湖南科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招聘人员眼中,专业能力过硬,拥有国际视野,具有较好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观念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求职者是他们的“优先项”。此外,在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人员看来,拥有独立创新意识,具有在校研发工作经验、课题经验、比赛经历的求职者更具优势。
“首先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此外,可以多发展个人爱好,学习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如剪辑、修图等,这些对求职都有较大帮助。”中文学院20级肖同学坦言自己在求职中获得的经验。20级会计专业方同学与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姜雄的求职想法不谋而合,认为在实习中与社会接轨,贴合企业需求尤为重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与学生谈论就业选择时,信息学院20级辅导员王丽芬常常建议学生夯实专业基础,保持自信;将目光从大城市转向各地区,并了解相关岗位的技术要求。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走好就业路。
明晰自我定位后的质量输出
对工作期望值较高,导致现实与理想偏差较大;对于多样式工作,总固执于“单一选项”;对自我定位不明确,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在外语学院20级辅导员陈冰看来是困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症结所在。
“考编、成为培训机构教师、担任私立学校老师”是陈冰在成为一名辅导员前所尝试的各种工作。正因如此,她建议学生放低期待,拓宽角度,尝试多样化工作,参加社会、学校实践活动以及专业竞赛,尽可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避免“简历空白”的问题。
由于从小受到教师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所以“教师梦”在中文学院研究生李佳缝心中生根发芽。漫漫求学路上遇见的良师益友让李佳缝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并按照计划和目标,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地向梦想靠近。在此过程中,李佳缝常在实习中感受教师工作,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曾分别在岳阳市第十三中学和岳阳市第一中学实习。他主动关注各大网站的招聘信息,主动投出简历,最终收获一份来自家乡的offer。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求职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求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所难免。
在中文学院应届毕业研究生夏婷看来,一年之久的就业准备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招考试往往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心态,认为“悲观主义永远在事后确证行为的正确性,而乐观主义才是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动力,自信往往也是在求职过程中的每一次挫败中树立起来了的。”同时,她保持豁达的生活态度,坚信人生是自己的,是自己选择了考试,不是考试钦点自己成为困兽。目前,夏婷已成功上岸广东省一中学的教师编制。
外语学院朝鲜语专业20级罗卉从进入大学便投身于部门工作当中,贯穿整个本科生活的学生工作为她即将成为一名辅导员攒下丰富的经验。然而,她的目标并不止步于辅导员。在她看来,辅导员是在高校工作的铺垫与基础。在辅导员工作逐步稳定后,她会提升自身学历,向着成为一名在讲台上执教的大学教师的目标迈进。
脚踏实地,付诸行动。中文学院20级辅导员蔡春洪期盼学生动起来,不管多么艰辛、迷茫,也要边走、边看、边想,提升自己的抗挫能力,越挫越坚,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开就业思路。
各学院积极组织年级大会、就业推进会、老师一对一帮扶,在学院官网以及微信、QQ群都会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搜集并及时推送同学们想要的就业地区的招聘信息。“千方百计保就业,全力以赴促就业”是各学院的坚守,也是各学院对学生的承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求职需要一定的机遇与运气,同时也需要清晰的自我定位,精准的主动出击以及矢志不渝的付出。持初心择业前行,谋未来璀璨人生。不懈努力后,湖理学子终会在求职之旅中找到自己向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