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以联合培养的模式,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单列实验班,开展专业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采取“2+1+1”的培养模式,其中前2年为专业规定课程学习;第3年为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第4年为企业实践环节。
2.建设有效对接校企合作的校内“机电技术创新基地”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制定了系统的创新训练方案。鼓励学生在创新基地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鼓励以学生自己设计研究课题,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赛事活动。
3.与企业共同建设一批适应校企合作的专业课程群及其系列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适当减少过于偏重理论灌输课程的课时;加大力度增开《三维CAD造型》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新增《特种加工技术》、《增材制造技术及应用》等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方面的专业特色课程;开设《项目研究或企业定制课程》等讨论课不少于4门。
二、校企深度融合,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通过广泛的调研,我们深知企业对高校的需求,主要在两大方面:第一,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第二,针对生产工艺和产品研发的科技服务。为了激励企业的合作动力、保持企业需求的持续性,我们融合两大企业需求,确定“科技服务带动实践、实践带动就业、就业推动创业”的工作路线。
三、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就业保障
机械学院落实“一把手”工程,聚焦“三到位”建设,即机构到位、学生到位、企业到位,成立了由院长和书记牵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各毕业班班主任均为工作小组成员,其中就业专干负责落实和协调各项就业创业工作,从上而下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形成纵向环环相扣、横向全面覆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
一方面,我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成员与招聘企业之间坚持“多联系、多走访、多调研”的原则,为毕业生精心培育就业市场和就业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对来我院举办过专场宣讲会的企业采取回访的方式,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改进建议,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我院还积极邀请校友企业及有密切联系的用人单位来进行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