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一把手”工程,促保障机制建设。
学院始终把就业创业工作放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小组,落实“一把手”抓就业责任制,院务会上研究和部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把有就业创业指导经验、热心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老师纳入兼职就业队伍,构建了学院领导、就业专干、辅导员、班主任分工负责,专任教师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员参与就业创业的工作模式,将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教育宣传,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意识。
一是抓就业指导和择业观教育。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就业创业等课程,让学生正确把握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就业创业的制度和政策,引导学生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望。二是抓基层项目,广开就业门路。学院积极落实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鼓励毕业生预征入伍、参与基层项目选拔,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三是抓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为此,我们开展了优秀毕业生事迹报告会、校友讲座、经验交流会、创新创业指导、求职简历制作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
三、抓实践能力培养,突出应用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特殊地位。
一是通过基础阶段的“语音语调达标测试”和“口头表达达标测试”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素质。二是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学时的压缩和技能实训学时的增加。三是通过相关专业见习和实习强化学生直接对接基层学校、企业和管理部门,接受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训练。四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湖南省“国培计划”,也通过社会调查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意识。五是通过与涉外企业达成的“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合作,初步建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六是通过实施“暑期赴美带薪实习或文化考察”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七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获奖”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八是通过专业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抓重点工作,建立就业创业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抓校园招聘,搭建信息发布平台。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参与教育部、省就业主管部门及学校举办的各类招聘活动,院长、书记到场指导,副书记、就业专干认真组织,积极与用人单位交流,优化了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二是抓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学院重视就业市场的建设与拓展,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搭好桥、引好路。三是抓就业帮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学院发扬学校“以学生为本、以爱心育人”的就业工作特色,带着感情开展帮扶工作,对特殊群体学生采取摸底建档、个别指导、一对一精准帮扶、重点推荐等形式,确保他们都能顺利就业。四是抓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和跟踪服务。在就业信息统计方面,学院就业专干工作责任心强,师生关系融洽,在收集就业材料时能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换了工作也能主动将信息告知就业专干。